首页 > 我心目中的民进先贤 > 内容
“我心目中的民进先贤”主题征文之二十五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民进  浏览次数:  字号:〖

吴贻芳先生的精神引领我前进

顾燕

前言:吴贻芳的一生是积极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把心血倾注在中国教育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事业;她是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中国女性,屡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妇女界赢得光荣,她以广博的仁爱之心投身到妇女和儿童事业;她为江苏省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初识吴贻芳先生,是在2020年9月,我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基层信息工作者,有幸被选派到民进省委会机关跟岗学习。期间,我第一次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那座白墙青瓦的吴贻芳纪念馆。

展厅里陈列着她求学、育人、救国的珍贵史料,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手稿,无声诉说着她近一个世纪的不凡人生。“厚生”二字,作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更是她一生信奉并践行的精神圭臬。那一刻,我仿佛触摸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那是一种以生为本、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

“厚生”树人,德才兼备,是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精华。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吴贻芳在办学中将造福社会和培养学子,培养博雅之才与一技之长的专才,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起来,最终实现塑造人格和培养人文精神的双重教育目的,形成了“全人格”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引领风尚,独树一帜,而且对后来的中学德育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赵朴初题词)

本人具体负责武进政协、民进武进基层委的信息工作,每日埋首于社情民意信息的搜集、整理与撰写,我曾常感困惑:如何在琐碎的日常中提炼价值?如何在文字的耕耘中照见初心?吴贻芳先生的“厚生”精神,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

“厚生”教我扎根泥土,做有深度的信息人

吴贻芳先生对“厚生”的诠释朴素而深刻:“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丰满。”这也让我明白,社情民意信息虽微小,却承载着万千百姓的呼声,肩负着服务社会的使命。过去,我总追求信息的“面面俱到”,建议也多流于泛泛之谈。直到学习了吴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才幡然醒悟:信息亦需“厚生”——切口要小、立意要深、落点要实。

2022年,我注意到老龄化背景下“超龄劳工”权益保障的困境。为写出有深度的建言,我走访了多个工地以及外来人口集居社区,倾听他们的艰辛与诉求。当一位六旬建筑工人颤抖着说“我们不怕苦,只怕没人管”时,我心中震颤。这篇《亟待关注老龄化下“超龄劳工”劳动权益保障》的信息,最终被民进中央评为“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虽然它或许改变不了宏大的制度,却让一群沉默者的声音被听见——这便是“厚生”的力量: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文字温暖人心,为弱势群体发声。

“厚生”教我肩担责任,做有温度的履职者

吴贻芳先生主政金陵女大时,要求学生“对社会有至诚服务的态度”。她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办幼儿园、教妇女识字,将课堂延伸至社会最需要的地方。这份躬身实践的担当,深深影响了我。

我常思考:社情民意信息不应只是纸上的建言,更应是行动的起点。2021春节前黑龙江和河北等地持续报告多例新冠病例,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倡导人们在工作地过年,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以防疫情扩散。在这个过程中我关注到,社会中本来就很特殊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他们成长中一直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一年一次的春节是他们和父母拉近彼此距离的宝贵机会。现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父母如不能回家过年,他们思想肯定存在落差,极易滋生一系列身心问题。在这种情况背景下,我决定勇敢发声,就撰写了《倡导“在工作地过年”更要关爱留守儿童》这篇信息,很快就被民进中央、省政协录用,我们武进区委书记、区长也专门作出批示。后来,从国务院、省里到市里、区里,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说我们武进一些公司专门包车到外地,接员工小孩来常过年等等。

“厚生”教我直面挑战,做有格局的追光者

吴贻芳先生一生历经战火与动荡,却始终以教育救国为志。1926年,她在密执安大学愤然驳斥外国政客对中国的蔑视,更坚定了“唯有祖国强大,方能赢得尊重”的信念。这份坚韧与格局,成为我面对困境时的精神支柱。

基层信息工作常遇瓶颈:调研困难重重、建议有时石沉大海。我也曾气馁,但想起先生于战火中守护千名女学生的故事,便重新燃起斗志。2022年我回老家南通,听父亲感叹“种粮不划算,我们现在都不种了”。我大为震惊,“民以食为天”,农民都不愿意种粮了,怎么办?回到常州后,我试着联系政协委员中的种粮大户,想深入了解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可也许顾虑到自己的身份,大家都不大愿意多谈。我两次登门,态度诚恳,向他们讲述反映的问题会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往上级报送,希望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决策。大家打消了顾虑,开始畅所欲言,从化肥、农药的生产成本攀升到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等,我认真倾听思考,回来马上撰写了《关于加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后被民进中央、中共中央统战部录用。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底线”和“农民增收主线”的政策,让我更坚定:真正的履职,是在无人喝彩时仍选择坚守。

薪火永续:以先生之光,照我前行

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厚生”精神的生动注脚。她将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的伟业,用教育的光热照亮无数生命。作为后来者,我虽难及先生之万一,却愿以她为炬——

当我伏案疾书,我铭记“切口要小”,让信息扎根现实;

当我步履不停,我践行“服务至诚”,让建言化作春风;

当我心生倦怠,我回望“坚韧如磐”,于无人处点亮星火。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吴贻芳先生之精神早已錾刻于民进的基因里,也融入在我的血脉中。未来,我将在“厚生”的引领下,做一粒扎根大地的种子,以寸心寄山海,以微光汇星河,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岗位上发挥我的光与热。

(顾燕:民进武进区基层委委员、武进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邮编:213022
电话:86-519-8568392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