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徐伯昕先生作为民进的创始人之一,以其非凡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民进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民进成立初期,徐伯昕先生就积极参与组织的各项筹备工作,凭借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对时代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为民进明确了发展方向和使命。他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民进先辈们一道,为新中国的民主事业和文化繁荣积极奔走、不懈努力,奠定了民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思想根基。
生活·读书·新知,永恒的“三联”之光
——记常州籍民进先贤、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先生
徐伯昕
在当今信息洪流奔腾不息的时代,诸多纸媒似被浪潮抛却,而《三联生活周刊》却稳稳立于潮头,经久不衰。我是《三联》的忠实读者,在日常翻阅间,常被其背后深沉的精神力量所触动,那恰是对生活本真的坚守,对时代走向的精准洞察,以及对人性温度的细腻捕捉。
《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是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25年,徐伯昕先生加入《生活》周刊社,负责出版、发行及广告工作。这份刊物宛如暗夜明灯,照亮民众心灵。据史料记载,仅在1935年至1937年间,《生活》周刊的发行量就从几万册迅速增长到十几万册,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徐伯昕先生不仅是《生活》周刊的关键人物,更是生活书店的“大管家”。他与邹韬奋先生合作默契,一个在编辑上大放异彩,一个在经营上运筹帷幄。徐伯昕先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卓越的经营才能,使《生活》周刊迅速扩大影响力。他不仅关注内容质量,还注重刊物的传播与推广。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的年代,他亲自带领团队深入各地,拓展发行渠道,使得《生活》周刊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抗日战争期间,徐伯昕先生跑遍了西南各省,与中共领导人及邹韬奋、胡耐秋、胡愈之等人配合,做了大量的有利于抗战的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他牢记邹韬奋先生的遗愿,迅速恢复生活书店的业务,化名邹韬奋出版社、知识出版社、骆驼书店等,同时用几个招牌出书,保存了进步文化的火种。
生活书店
1948年10月,生活书店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这三家书店的合并,不仅是出版资源的整合,更是徐伯昕先生出版事业的新起点。他继续担任三联书店的重要领导职务,推动了三联书店的发展。1995年,在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这份刊物定位为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立志成为中国版的《时代》周刊。自复刊以来,《三联生活周刊》凭借其深度报道和独特视角,吸引了众多读者。据不完全统计,其发行量在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2023年发行量已突破100万册。
《三联生活周刊》的成功,离不开其对“生活·读书·新知”理念的坚守。这份刊物不仅关注社会热点、经济动态,还深入剖析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为读者构筑起一方精神栖息之所。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全民陷入惶恐,《三联》却能透过阴霾,精准预见经济复苏的曙光,为人们送去希望;2007年经济一片繁荣喧嚣,《三联》又冷静洞察潜在泡沫风险,提醒大众保持理性。这般对社会脉动的敏锐感知,使其在媒体丛林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无数读者心中的精神指引。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
签到名单
这份刊物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辉煌历程,离不开徐伯昕先生的卓越功绩。他不仅在刊物的创办与拓展上倾尽心血,更以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为中国的出版事业和民进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民进创始人之一,徐伯昕先生始终秉持着民进“发扬民主精神,促进教育文化及各项社会事业进步”的宗旨,将民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下,他不畏艰难险阻,坚定地与民进同仁们站在一起,为争取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而奋勇抗争。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民进会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全体民进会员学习的楷模。他不仅在出版事业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民进的组织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朴初先生为徐伯昕先生题词“忠于《生活》,忠于生活”,这八个字,仿若历史的回声,跨越岁月长河,至今仍振聋发聩,精准勾勒出徐伯昕先生的精神轮廓。在新时代浪潮中,我们当以徐伯昕先生为楷模,传承并弘扬 “忠于《生活》,忠于生活”的理念,将其融入日常点滴与工作全程。以对生活的热忱、对事业的坚守,助力社会前行、文化繁荣。同时,以徐伯昕先生为标杆,不断追求卓越,提升自身素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忠于《生活》,忠于生活”,这质朴的八个字,是徐伯昕先生一生的生动写照,更是每位民进人应铭刻于心的信条。让我们沿着徐伯昕先生的精神轨迹,秉持“忠于生活”的态度,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华彩篇章,让徐伯昕先生的精神在新时代持续闪耀。
本文作者:戴晓娥,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