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纪玲妹《河海草木情》
李娟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在梅花烂漫的时节,我翻开了纪玲妹教授的《河海草木情》,在她的书卷中感受春花灼灼、夏木阴阴、秋叶离离、冬卉萋萋。合上此书时,我也爱上了这因草木繁盛而更加美丽的河海校园,真想择数个四季晴好之日,携此书走进河海校园,认一认纪教授笔下的那些小可爱们。
这本散文集虽是描述河海草木,其科普意味与文学笔触却是并重的。读她的书,真的令我增长了不少草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分辨很多平时混淆的植物。就像我一直傻傻分不清春天里开放的迎春、金钟与连翘。看到那黄黄的一片,会远远地感叹:迎春开放唤春来。读了纪教授的文字,才知道迎春花花瓣多为6瓣,叶小;金钟、连翘花瓣为4瓣,叶大;更为相似的金钟与连翘,则要看枝条髓心,髓心中空为连翘,有膜片则为金钟。
而要分清樱花与杏、李、桃、海棠之别,则要牢记樱花花瓣的顶端有个缺口。此外还有刺槐与国槐之分、睡莲与莲花之分、牡丹与芍药之分、芦苇与芒草之分……特别是玫瑰与月季之分,让我知道现在花店里卖的所谓的“玫瑰”,基本上都是“月季”,因为玫瑰太娇嫩了,离开花枝三个小时便不再艳丽如初。这么细致明了,又简单易懂的区分方法,让我这个看起来爱花草,却根本不懂花草的附庸风雅之辈,也因阅读而有了长进。由此看来,纪教授真的是颇接地气的植物专家。
当然,伴着草木的认识与区分,还有文学的饕餮盛宴。纪教授每述一花草,均从眼前之景,引至万里之遥,行千古之思。就说梅吧,从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记录谈起,转而写王安石、卢梅坡、王维、林逋笔下的梅,再而以古今两首《卜算子·咏梅》作对比,还写到了少为人知的瞿秋白笔下的梅,尔后写到与林逋一样的日本爱梅者及他的“飞梅”佳话。以花为线,牵古今中外,诗词与故事穿插其中,旁征博引,读来过瘾。又如写柳,称之为春天的使者、离别的象征、美人的代称、隐士的化身、飘零的寄托……对于柳的每一种象征,纪教授都引诗为证,令人大开眼界。
读她的书,还能让你感到文学底蕴丰厚、笔触纵横捭阖的纪教授很有幽默感,时不时地调侃古人,甚至正在读书的你。有时读着读着,常常令人有会心一悟,不禁哑然失笑。这样的文风,非常像她喜欢的作家汪曾祺,清新自然,略带俏皮,真是独具一格。
感佩于纪教授对花草树木的敏锐感知、细心观察、精心拍摄、用心记录,让我们看到这样一本充满情感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散文集。其实,她对这些草木的感情自童年便养成,而这感情一直陪伴着她,让她对草木、对自然、对世界充满热爱之心。
是的,一草一木总关情,一景一物皆教育。如果我们在孩子的童年时代,也能让他们有多亲近自然的时间,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那么这份温暖的情感也会陪伴着孩子们,让他们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所以,我在想,每一所学校,也该有一本这样的校园草木集,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并记录,那么,这些生命最初的草木情,也许会润泽他们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