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山里,作为大家族里的老幺,又嘴甜乖巧,很是惹人喜爱。打记事起,爱爬山的老伯总喜欢带上我,周末附近的野山头上采个野花,寻个野果,又或是看山凹凹里的火车,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不少乐趣。
一晃几十年过去,老伯已作古,但我还时常回忆起他边爬山边吟诵诗歌的场景,是何等的潇洒,诗意人生,人生当有此时。如今,儿子已经十岁了,多少有点城里娃的娇气,受不得一点委屈。我思量着也许爬山,去毅行能让他磨炼磨炼意志。说干就干,经过朋友推荐我潜入了一个户外徒步群里,默默围观。正巧,今年疫情原因,春节孩子不让出市,徒步群里有个需要用时6小时,全程8.66公里的溧阳松岭古道穿仙山头项目,就鼓动娃报了名。男娃,天生有那种爱挑战、不服输的基因,晚上把吃喝装备整理好,兴奋地期待着行程。而我,高兴之余却有一丝担心,一是娃从来没有负重走过这么久,还是路况不好的野山;二是担心他走不完,停在半道如何办,焦虑妈又上线……
一大早,在娃的催促中醒来,带好装备,匆匆赶到集合点。车上,反复和娃交待注意事项,安全第一、不要走丢、坚持不放弃。一下车,穿过小村庄,就来到一片竹林,前两天下过雨,有些泥泞,依靠着登山杖,一步一步向前,娃丝毫不受影响,很高兴地随着领队往前。一会高兴地说,看这里有笋宝宝,一会说这里有野蘑菇,一会说这是当年朱允炆逃跑休息的地方,一路叽叽喳喳,好不快活。穿过了长长的竹林小道,又来到了老松树盘根的松林,密密的松针把松土和浮石覆盖,一不小心,就会有小石子踢落。刚想向娃再叮嘱两句,就听“啊”的一声,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跑上前一看,前面一姑娘踢落的石子重重地砸到娃的脑门上,落下一个红红的印记。要是平时,娃肯定痛哭不止,这时,他就擦了几滴眼泪,坚强地说,没事,没事,我们继续。我给他擦了擦干净,叮嘱他与前面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观察,两人就继续往前。太久没有爬山,我的大腿和小腿都感觉僵硬、有点发软,也就硬着头皮跟着娃努力向前。也不知道爬了多久,一开始对野外的新奇也渐渐退去,只有越来越疼的腿和饿扁的肚子,太阳也渐渐露出脑袋,照亮了整片森林。好不容易,听到向导说,在前面的平地修整吃饭。我赶紧瘫坐在地上,揉揉腿、伸伸腰,准备吃饭。我准备先把娃背的水用掉,减轻他的负担。他却不肯,一定要用我的,他是担心我太累,这一波操作,搞得我被暖到了,真心感觉到娃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
短暂修整之后,又继续踏上了征程,这次迎接我们的是穿越花园,也不知道是啥蔷薇科的树,长满了路两边,要想借力,搞得满手是刺,很是疼痛。没有经验的我们,没有带手套,弄得手上到处是口子,娃也没喊一声。花园山过后,又是一片片竹林,再之后,来到了石头山,全靠徒手攀爬。娃灵活地像个猴子,呲溜呲溜就往上,我小心翼翼地寻找更坚固的石头,步步为营。至此,我们已经在山林里摸爬滚打了5个小时,来到了此行的最高海拔处,497米。无限风光在险峰,当看到脚下的一片片美景时,我们都觉得这些辛劳很值,娃也大声在朗诵关于大山的古诗词,那片刻我恍惚了,似乎我又回到了30年前。下山时,落差也很大,娃在前面,还不时回头叮嘱我这个拖后腿的老妈,哪里有借力点,哪里有坑,完全换位了,好似我是女儿一般,我也特别享受此时。
其实,生活即是我们的老师,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在我们眼里他们似乎是长不大的娃,实际上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他们在成长,他们在寻觅自己的理想。山里的娃,有种不服输的劲,有种豁达的胸怀,我希望娃也向山里的娃一样拥有美好的品质,我们继续一起爬野山。(刘子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