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进文苑 > 内容
追忆学习生涯 感叹电大发展
发布日期:2009-07-30  来源:民进  浏览次数:  字号:〖

陈阿明

(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苏东坡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人一生经历的事情成千上万,有的事情如过眼云烟,有的事情则刻骨铭心。往事如梦似烟,它经历了痛苦与曲折,更孕含着芬芳与成功;往事也许像一本优秀的书,要一页一页地阅读才能知道其中的韵味;往事如风,它会吹醒你那颗沉睡的心。

谁说回忆令人苦涩?谁说往事不堪回首?时光无法倒流,岁月流逝,往事依稀。溯往昔,当追忆过去学习经历的时候,我就非常留恋在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州市分校(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进修中央电大无机化学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的那段岁月。(附图)

附图1

  笔者在电大学习无机化学课程获得的单科结业证书

 在常州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期间,我度过了一生中极为珍贵的光阴,留下了许许多多铭刻在心底的记忆,许多事情都让我难以忘怀,萦绕心头。历史的回眸,闪光的镜头,总会有无数的惊喜与兴奋。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风风雨雨、日日夜夜,记录着无悔的自豪与荣耀,留下很多沉重的回忆和思索。在向朋友、家人和孩子讲述起在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经历时,在他们眼中却常常变成了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时间虽然渐渐远离,但是留给人们的却是深刻的记忆,当时学习的情景恍如昨日,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附图2

  笔者在电大学习有机化学课程获得的单科结业证书

 1979年的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还刚刚筹建,当时电大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历补偿教育,这一时期电大不仅为“文革”中被耽误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正是这个时候,刚刚从常州师范毕业的我就和多被“文革”耽误的青年朋友们一起进入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进修,从那时起,我就成为了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的一员,虽是单科学习,与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有些差异,但这正是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特征的生动体现,由此我也与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电大7080年代刚刚开始有广播电视教育的时候,由于受到有限教育资源的制约,同学们只能聚集在同一间教室、同一台放像机、同一台放音机前,聆听中央电大特聘教授的授课。当红色电波宛如久旱无雨的甘露,融入求学者如饥似渴的心田时,求学者为获得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而百感交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担任中央电大无机化学课程主讲教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田荷珍教授她严谨的教学风格,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我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受益匪浅。

作为常州电大的首批学生和现职教师的我,亲身经历了学校从艰难创业,到今天这样兴旺发达的一个个春夏秋冬,饱尝了一番番创业的艰辛,分享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可以说我是常州电大30年发展的见证人,我亲眼目睹了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这三十年风雨沧桑、凤凰涅磐、巨龙腾飞的变化过程。人们常说:以一斑而窥全豹。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已颇具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模式,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变化或许只有我国教育事业变化的冰山一角,就是这一隅,就是这一角,足以见证我国教育事业近三十年来的辉煌成就。

星移斗转,沧桑巨变,三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快速成长;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不倦求索三十年春华秋实三十年励精图治、薪火相传的成功实践,电大向世人展示了学校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三十年求索的道路中洒满了电大领导含辛茹苦热情办学的汗水和心血三十年奋斗的行程中洋溢着电大教职员工孜孜以求努力拼搏的激情和智慧三十年瞩目的成绩凝聚着社会各界尊师重教鼎立扶助的关爱和呵护。是他们成就了电大的昨天

我感叹常州电大这三十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电话:86-519-85683926 邮编:2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