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内容
进一步推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06-04-10  来源:民进  浏览次数:  字号:〖

编者前言:

    无论你是新兴城市的居民,还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访客,这几年都能感受到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一片片老街区、老建筑甚至旧而不老、半新不旧的建筑,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拆建的旗帜下,被推土机夷为平地,代之以高楼广厦、大广场、宽马路……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

    大拆大建确实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新颜,但也给我们带来伤痛和遗憾。

    在长达超过5000年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中华文明,而城市建筑文明是其中灿烂的、不可或缺的代表,那些在仿欧美式的楼宇映衬下显得寒酸甚至破败的老街区、老房子,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资料,是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遗产,一旦破坏,不可再生,更无法用仿古建筑之类取代。

    所以,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保护和塑造好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使之既能够承续历史的文脉,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会从2001年以来,就跟踪展开调研,并分别于2001年届中、2003年和2006年市政协大会召开时,递交了相关的集体提案。以下刊登的就是我会在2006年政协大会时相关提案的内容(刘镇邦撰稿),目的是希望引起我会会员对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关注,尽我们在古城保护中应尽的责任。

    十五期间,我市在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常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批准实施(以下简称《保护规划》),为从法律、法规上为保护常州古城这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何将我市的文保工作更好地列入“十一五”规划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民进市委就此开展了调研,认为尽可能在保住、留住那些真实的历史遗迹,并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进行修复和更新;是我市文保工作的当务之急,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对残留的历史街区实施抢救性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开始关注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保存局部用以代表古城传统风貌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地公布了前后北岸、青果巷等三块保护区。由于老城区一直是我市商业中心,是寸土寸金的聚财之地,面临着房地产开发的巨大压力,所以这确是一个突出重点、减少保护和建设矛盾的现实可行的办法,保护区的公布使青果巷东段等历史街区在拆迁大潮中,原汁原味地存留至今,其功不可没。

    但另一方面,这一工作也存在着缺陷,一是在之后对保护区之外的老城改造中,除个别文保点外,基本上都是推倒夷平,大拆大建。很多古老街区、历史建筑,在我们尚未能认真进行文化鉴定,弄清其价值前,就永远地消失了。二是三块保护区中,真正的历史街区实际上只有青果巷与前后北岸两块,由于开始时保护范围界定不明确而在城市拆建压力下面积不断缩水,现在按《保护规划》确定的保护区范围,两块合起来只有10公顷,还不到周庄小镇保护区面积的15,与周边其他历史名城的历史街区保护面积更无法类比。以此盆景之地来反映“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名城常州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显然是不足的。面积过小,今后也难以开发其旅游、观赏的价值。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我市古城内残留的老街区已所剩无几,而且在有关规划中,均已列入拆改的范围;现在《保护规划》明确地把整个古城区域作为第一层次,都纳入了文保的范围,我们应该根据《保护规划》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重新审视对残留的老街区的改造方

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下面三个地块历史风貌还相对完整,并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一块是毗邻青果巷保护区的青果巷西段沿河地带和东下塘东段。这里从中新桥到琢初桥,东下塘的面水民居与青果巷的临水民居相对,保留着古城内唯余一段较完整的水巷景观。其间名人故居,明、清、民国时期多进式庭院民居,古桥、古戏楼、古巷弄等文物密布。流水人家相映、深宅大院毗连。实际上在上

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曾纳入青果巷保护区保护范围,但由于城中路开辟及其他一些原因又被划出。

    第二块是篦箕巷对面的西直街、振祥路、西吊桥地区,这里尚存的传统商业街面(可能是城区内唯一的一段了),水巷、幽弄、古民居,历史内涵丰富多彩。篦箕巷修建后之所以一直冷落至今,一是因其体量太小,二是因其均为钢筋水泥的仿古之作,除地名外无一点真货,而花大力气修复的明城墙,又因两侧高楼矗立而失去了历史环境的映衬。所以这一块老街区如规划、保护得当,可以对南箕巷起激活作用,并与明城墙一起构成一块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地带。

    第三块即前一时期社会所关注的乌龙庵地区,且不论这里尚存有不少名人故居,仅就其古街巷结构保存的完整,传统民居建筑群落的丰富、独特,我们也应当感谢市府大院在无意之中庇护并给我市留下了这块文物宝地。

    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我国很多城市,甚至是历史文名城,已难以找到一处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使整个城市的气质和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仿洋也好、仿古也好,结果是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风格雷同、“千城一面”。而我市幸运的是尚有这些已保护和可以纳入保护的风貌尚较完整的历史街区,确实是我市的“古城宝贝”。无论从历史文化价值、形成城市特色风貌价值、还是从开发旅游观光价值来看,对这些街区按《保护规划》进行保护、修复、更新比整体拆毁更为适当。

    二、加强文保调查,扩大对单体代表性历史建筑物的保护范围

    在我市,很多历史建筑因与名人有关而被确定为各级文保单位,我们建议,把现存的一些代表性历史建筑、反映我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建筑,也纳入保护或控保的范围,尽可能留住城市走过的历史轨迹。

    1、穿堂庭院式(多进式)江南古民居,即俗称的深宅大院,它与四合院南北相映,同为明清时期成熟的我国传统民居代表性杰作,构成了我市传统民居的主体,但现在早已十不余一。应摸清残留的家底,纳入控保范围,今后可参照苏州的方法,实施保护性改造,不要再一拆了之。

    2、早期的工业建筑,常州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较早的产生地之一,在我市的一些老厂区内还幸存着一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厂房或办公楼。

    3、日本侵华战争,常州人民当了八年亡国奴,近期在后北岸发现的“材质屋”是反映这段惨痛历史的见证。

    4、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如民国时建造的中山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百货大楼、文化宫大楼,这些建筑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而且凝聚着不止一代我市居民的怀旧之情。

    三、对规划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利用方案的建议

    1、修旧如故,以存其真

    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是历史文化保护的几个基本原则,对我市历史社区的修复、更新也应当尽量多保真、少造假,甚至拆其造假。尤其不能去模仿,建造什么常州的“十里秦淮”之类。

    但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保护,不等同于文保点。主要是风貌的保护,所以可采取保护其外表,改造其内部和基础设施,完善其使用功能的做法,在延续或重现历史常州风貌时,让居民生活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

    另外,以下方法也可在保护方案中考虑,一是“镶牙”。拆除不协调建筑,以及无保存必要的简棚陋屋,插入与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建筑,也可以把我市一些可保存而零散分布的民居建筑甚至一些已孤立于现代楼宇之中的文保点移入实施拼贴或保护;二是“掏心”。拆除民居中的违章、乱搭建,重现历史面貌。三是添水增绿。如东下塘可利用旧厂区改造恢复虹桥、乌衣浜河。增加绿水环流,家家临河的景观。

    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街区进行细致的保护性开发不适宜搞“大呼隆”,不能象建新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其保护、修复的质量、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前期工作。因此,在规划制订过程中应坚持“精品”意识,坚持开门规划,广纳群言,在方案未成熟之前,不妨先对历史地段和建筑采取封存方式,即市文管会有关负责人提出的: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要去动它。留住就是宝。

    2、引入市场机制,实施产权置换

    历史街区的普遍特点是民居结构老化、建筑损坏,卫生设施、上下水道缺乏,居住条件恶劣,原居民纷纷外迁。其根本原因,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宅院大都成了大杂院,产权、使用权复杂,数十年只有使用而无像样的修缮。而产权归属较明确的一些老建筑,如未园和常州府学,就保护、修复得较好。所以我们建设,用市场手段把需要保护、保存的老房子的产权拍卖给有财力、于此也

有兴趣的单位或个人。“有恒业者有恒心”,其维修和内部设施的更新应在文保等部门指导下进行,这样政府不但节省了维修开支,还能获得可观的售金,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古建筑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

    3、历史街区要留住原居民,保持生活的延续

    历史街区原大多为单一的居住区,经保护和建设后大都将增强商业、旅游、观光、怀旧功能,但仍应保留其居住功能,并留住部分或大部分原居民。民为风、建筑为貌,要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历史风貌,两者缺一不可。让历史街区在使用中保护,也让居民在名城保护中真正得到实惠。

    四、对各历史街区功能定位的一些初步建议

    1、青果巷、东下塘地区是古城中迄今保存最为完整,古城风貌诸多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市政协提出的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市古运河历史文化,而全市古运河临河历史风貌尚完好的也只有这一段了。应作为古城风貌的代表,“原汁原味”地予以保护,使其成为古城中最具水乡特色,历史文化最为集中、古城风貌最为浓郁的地段。

    2、西直街地区

    可集中我市的传统的手工艺业,手工业、饮食业、食品业等,修复、营建前店后坊式的传统工商业,与篦箕巷结合形成一条反映我市地方特色的商业古街。  3、乌龙庵地区:应与市府地块改造结合规划其功能定位。在市府北迁之后,市府原址可先过渡为市民学习中心,由政府有关部门发动、组织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对市民提供免费培训、讲座。并挖掘、研究市府所在地的原古园资料,在条件具备之后,改建成以水面为主的敞开式古典园林,这样既弥补了这一中心地域少水环境的缺陷,又与乌龙庵古建筑群相得益彰,可以成为集旅游观光、怀旧、文化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地区,并在景观上成为我市一特色亮点。

(民进常州市委)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邮编:213022
电话:86-519-8568392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