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进英才 > 内容
“我的事业在中国”
发布日期:2003-07-21  来源:民进  浏览次数:  字号:〖
          
   ——记民进会员、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副教授俞强                      
                              两次出国,如期而归
    在美丽的金秋十月,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系副教授俞强风尘仆仆地按期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他是去年到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市MCMASTER大学作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的。认识他的领导、同事都说,这是俞老师第二次按期回国了。不熟悉的人却问他,“你有那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留在那儿?现在国内有许多人都技术移民去加拿大寻求发展。”他只是笑笑说:“我觉得回国更有意义,更适合我发展。”
    俞老师两次都是应MCMASIER大学邀请到加的。第一次是在1997年。那年他被学院公派出国到MCMASTER大学作访问学者。在加拿大,他无暇顾及美丽的异国风光,整个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宿舍度过的。一年中,共完了5篇论文,其中3篇是独自完成的,都发表在《高分子》杂志上。他的聪明与勤奋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导师就希望他留下来,但他毅然选择了回来。那年石化院公派出国4个人,只有他1个人回国,而且是按时回来。第二次就是在去年,他再次应MCMASTER大学邀请到加作访问学者。到加的第三天,他就钻进了实验室开始了工作,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本来准备花1年时间攻克的一种为伤残人用的材料,余下的6个月完成了3篇论文,深受导师好评。他的导师要求他延长在加的时间,更希望他申请绿卡留在加拿大,但他婉拒了导师的好意,他说:“我的祖国培养了我,现在国内建设很需要象我这样的人。尽管我只是沧海滴水,但融入大海,也能添一份力。”笔者问及两次出国经历,他也只是淡淡地说,“国外确实有优越的科研条件,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浓厚而自由的学术氛围,但我是中国人,我有一颗中国心。况且我在加总觉得自己象一个过客,象浮萍一样。我只希望将来出国进修能出省、出市进修那样简单。我把更新的知识用于我的学校,我的祖国,不是更有意义吗?”
                          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俞老师今年43岁,早年曾随父母下放到江苏东海农场,他学场农,做过工,吃过苦。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工专业本科,1982年大学毕业到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工作,从事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学院,他为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并指导生产实习,同时还承担有机化工和石油加工专业本科生“高分子化学”教学工作,以及82届至96届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教学中,他认为这一代学生将是跨世纪的后备军,应是是博学而广识、富于创新及开拓精神的一代。因此,他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获取广泛的业务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学院里,他为人 好,为学好,口碑佳,他的学生们都说,“俞老师平易、亲切,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实践中,俞老师感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两个方面,教学和科研不能脱节。这些年,他先后参与承担了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科研开发和转让成果5项,其中高密度聚乙烯一改性尼龙中空容器的开发”获1997年度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HDPE/尼龙液体化学品阻隔专用料研究”、“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开发”分别获得1997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等奖。教学科研之余,他还笔耕不辍,1990年至今至今在国内外有关杂志上发表了学术论文近30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连续多年被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8年又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梯队。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充分认识到,只有把祖国命运与个人荣辱紧密相边,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1998年,他加入了民进,并担任民进石化院支部主任。他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民进会员,要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积极投身学院的各项建设。他以自己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带动支部成员为学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邮编:213022
电话:86-519-8568392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