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动态 > 内容
乡邻的勤劳与善良
发布日期:2021-08-18  来源:民进  浏览次数:  字号:〖

“地铁2号线开通了,我家就在站点附近,空了来玩啊!”阴雨连绵的午后,碰到了因为疫情蛰伏在家的邻村发小晓松。适逢江苏中小学开学新政发布,要求学生和家长尽量不离常,也正因此,两人十多年未见,偶遇时更觉岁月匆匆,恍如隔日。

邻村黄塔庄的晓松比我大一岁,属猴。打小与我家隔开上茅沟的一条河,犹记得小时候夏季凫水游向对岸的“码头”,那是早年乡人用清末民国时候的墓碑搭成的一个U字型的方台,我顺着滑腻腻的青苔爬上去,碑上“道光***府台沈**之墓”字样还是依稀可见。远远便望见八十多岁的“芋头婆婆”杨氏,坐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竹凳上喝南瓜粥。杨氏是童养媳,早年从苏北逃荒来到常州,奚家在黄塔庄也是杂姓,于是杨氏就草草地落户在了晓松爷爷家。农人最懂甘苦,也更加勤劳和善良,房前屋后广有种植红薯、花生、南瓜、芋头、毛豆、黄瓜等,于是这些当时当季的“美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便成为了小伙伴们一年四季的“奖赏”,大伙儿也都亲切地称她“芋头婆婆”!

善良可以传承,而且是毫无保留!婆婆经常摩挲着孩子们的头说:“小人瘦啊,看看,面色蜡黄,两根筋绊一颗头,不长肉。”她真是待我们如同亲孙子一般!

待到小学阶段,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城镇化尚未开始,大队厂、校办厂等集体公有制企业凤毛麟角,晓松的父亲兄弟两个,老大顶替了村上退休了的赤脚医生张医生进了第二拖拉机灯具厂,晓松父亲是老二,除了种田,便要自谋出路。奚张两家虽是杂姓,却是世交,张医生便介绍晓松父亲去学杀猪。杀猪是个技术活,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年猪,过年时节将猪肉腌制,猪头暴晒,佐以酒食。猪血、猪肺等大多作为屠户的劳务白送,碰到好说话一点的主家,猪心和猪肚也一并送出。

香喷喷的土猪肉,无论是红烧还是粉蒸,一勺猪油下去拌饭,可以吃上两大碗,那个时候,带点荤腥的猪肉,在我们心中便是优质生活的代名词。

晓松父亲是个勤勉的人,凌晨2点不到,就从郊区步行走到奔牛西郊去学杀猪,单趟需要近4个小时才能走到。他憨憨的不善言辞,跟随师父杀猪时,手脚却十分利索,每每宰杀完毕,场所的卫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器具也都收拾得有条不紊。半年下来,便可以独挡一面。不知不觉,两年下来,终于可以满师了。于是在小河沿菜市场,租赁起一个长摊,售卖猪肉……

晓松父亲更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把祖辈积累下来的善良继续传承,发扬光大,不求回报。菜场上的水产和肉类经营户,产品单价高昂,因而都有着各自的生意经。人无外财不富,有些人在包装袋上搞猫腻,有些人靠水分的重量牟利,早年没有电子秤,更多的人在秤上打主意,缺斤少两是常有的事。但是晓松父亲从来不这样做,他们夫妻两个经营一个肉墩,但凡有老主顾,总归是秤头上挑,要“鲜”一点的。新的客人过来,喊一句“再饶一点”,总归是啪嗒一刀下去……于是客户心满意足,美滋滋地走了。急得晓松母亲在旁边直踩他父亲的脚,往往一天下来,青肿一大块。

人常说,吃亏是福。几年下来,晓松父亲生意越来越好,举家搬迁到镇上新房以后,碰到原先的村上熟人买肉,仍旧会搭上一大块,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兼做熟菜、香肠和肴肉,遇有三邻四友家境不好的或者五保户,经常是半卖半送,有时候见长时间不来,就托人带点肉回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村上人都说:“他家不发,没天理!”

时光荏苒,昔日“芋头婆婆”也以95岁高龄早已作古,我也时常梦见她拨弄着碗里软糯的芋头,用筷子夹成小块,挨个喂我们几个小崽子。晓松老爸也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老有所乐。春华秋实的境迁,眼见房前屋后那垂于枝头的瓜果菜蔬,垄间盛开的小花,是大自然的馈赠,那更是孩童时纯真而美好的回忆啊。

民进经科三支部  徐敏

中国民主促进会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3号楼 电话:86-519-85683926 邮编:213022